展位预订:021-3114 8748
参观/媒体联系:18701766985
QQ:3208399867
邮箱:artsexpo@sgexpo.cn
2004年毕业于鞍山科技大学,先后参与山西忻州至河北阜平高速公路、山东龙口至青岛高速公路,青岛地铁1号线、3号线、5号线等项目建设。工作19年以来,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姿态,一步步成长为公司技术骨干,先后获得山西省“十大杰出女职工”“五一巾帼标兵”,中国铁建“劳动模范”“先进女职工”等多项荣誉,她就是中铁十七局一公司青岛地铁5号线常务副经理兼总工程师李秋艳。
严谨细致,她是安全“守门员”
刚参加工作的她,被分配到重庆水江至界石高速公路项目担任技术员。当时施工现场只有她一位女同志,尽管面对陌生环境有些手足无措,但她仍在心里坚定地立下目标:再苦再难也要顶住,用行动证明价值!
凭着这份信念,李秋艳不仅快速适应了岗位,其出色能力和优异业绩更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广泛认可。2012年,她被任命为山东龙口至青岛高速公路项目安全总监。当时,公司负责施工的管段环境极其复杂,地上贯穿3条千伏高压电线,地下埋有数十条传输光纤,安全风险高、事故影响大。为确保项目顺利交付,李秋艳毅然决然地把办公室设在工地上,每天徒步10多公里勘察现场,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工作。
那一年暑期,项目所在地气象局突然发布红色预警信号:前所未有的强台风“达维”登录青岛。李秋艳担心施工现场大量临时建筑在强风侵袭下发生事故、危及附近行人安全。尽管狂风暴雨大作,她还是即刻带着几名男同志赶往现场加固设施。经过11个小时奋战,她与同事们冒雨完成了100多间活动板房、6个储料仓及生活区标牌等结构物的加固工作,将安全隐患消除于未然。回想起那一刻,李秋艳说:“身为项目安全生产的‘守门员’,我的指责就是站好岗、控风险。”
2015年9月6日,项目按期顺利贯通,并获得“山西省青年平安生产示范岗创建单位”荣誉称号,李秋艳主持编写的安全工作手册也在公司得到推广应用,受到了各方的广泛肯定与好评。
攻坚克难,她是一线“指战员”
“要么就不干,要干就干好。”工作中,李秋艳免不了与各种工程图纸打交道,但为了能深入了解工程,她主动要求参与各类技术攻关、施工难点等的策划,增加工作涉猎面,这为她后续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急促。
2016年,李秋艳被任命为青岛地铁1号线项目6工区总工程师,成为全线以及中铁十七局在建项目唯一的女总工。然而,踌躇满志的她刚上场就遇到了难题:标段设计线路多次下穿高层建筑和河流、侧穿既有铁路和跨海大桥,施工线型控制要求极高,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如何平稳高效完成地铁隧道施工?很多专家在看过设计图后,都替这位刚刚上任的“铁娘子”犯愁。
李秋艳安慰同事道:“不要怕,再硬的骨头我们也能啃下来!”面对外界的质疑,她带领团队踏实苦干、从零做起,通过邀请专家论证和同类项目考察,团队选型比对了近百个方案,最终决定采用“双护盾TBM工法”施工,这也是集团首个采用该工法施工的地铁项目。
为尽快掌握设备性能、克服工期难关,李秋艳结合勘查设计文件,带领技术人员下隧道查看掌子面、油缸行程、管片拼装等情况,结合实际绘制地质素描,指导盾构机调整掘进参数和姿态,确保隧道管片拼装一次成优,零沉降、零事故完成施工任务,保障线路按期通车,进度质量始终保持全线前列。
创新求效,她是创新“攻坚员”
2016年8月,以李秋艳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作为基层技术创新带头人,李秋艳带领团队扎根现场,以技术创新破解施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该工作室成立以来,共完成QC成果4项、科学技术成果鉴定3项、山西省省级工法1项、专利19项,研发的“移动式临时管线支架”“钢筋间距卡”“移动式沙袋储存箱”等在多个项目推广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办法总比困难多”“做远比想要简单”是李秋艳的工作信条。在青岛地铁1号线2标盾构施工中,李秋艳带领工作室成员,优化施工工艺,研发新型工装工法,破解了盾构机大解体分体始发方式下穿既有铁路的施工难题,优质高效完成施工任务,中国铁建青岛地铁指挥部特发贺信予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