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预订:021-3114 8748
参观/媒体联系:18701766985
QQ:3208399867
邮箱:artsexpo@sgexpo.cn
从一名普通测量员成长为中铁十七局城建公司的测量专家,1996年出生的左岳坤工作8年间参建了4个高速公路项目,累计步行1800余公里,测量放样点位1万多个,准确率达98%。他先后获得“中央企业优秀共青团员”“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十佳工匠”等荣誉称号。这位毫厘必究的“90后”用自己的执着和坚持为工程建设不断贡献着价值。
干在实处,不惧“苦差事”
2014年,刚刚来到贵州六威高速公路项目实习的左岳坤,干净的板鞋、洋气的穿搭,让同事们猜想这又是个吃不了苦的“90后”。但不久后,这个北方小伙令大家刮目相看,每天坚持背着重达10多公斤的测量仪器翻山越岭,做控制、放红线,日均步行30000步,“山窝里吃盒饭、草堆中睡午觉”的生活对他来说习以为常、甘之如饴。
为尽快提升工作能力,适应项目施工建设需要,左岳坤每天早起出门完成测量任务,晚上在办公室挑灯夜战,搞复核、做内业,学习沉降观测、线路计算等知识。仅用一年多时间,他就成为“手上有绝活,肚里有干货”的项目技术能手,能够独自搞定大部分复杂测量工作。
2019年,左岳坤迎来了人生的新挑战。当时,仁遵高速公路项目测量工作负责人岗位空缺,他主动请缨担任项目测量队长。面对进场晚、工期紧,测量人员匮乏等难题,左岳坤带领团队积极与时间赛跑,接连克服现场低温冻雨、坡面湿滑等不利因素,高效推进前期导线复测、高程和原地面测量及红线放样工作。一个个精确有力的数据,汇集成为优质高效建设的强大支撑,仁遵项目仅用60%的合同工期就完成了超过90%的施工任务,全线考评一路领跑。
面对上级和同事的称赞,左岳坤说:“从选择测量工作的第一天,我就已经做好了准备,这是一份‘苦差事’,不过作为年轻人,吃点苦没什么大不了!”
走在前列,勇当“多面手”
在很多人眼中,测量只是一项简单工作,机械重复、没前途。左岳坤却认为,只要做好、做精,不起眼的工作一样能推陈出新、创誉创效。仁遵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他紧盯土石方这一创效关键点,带领团队按照断面施工设计图要求,精准完成全线原地面复核测量,并根据前期复测结果重新生成断面实测图。通过创新应用棱台体积法和平均断面法,精确调整土石方量差,为项目科学高效调度资源要素提供了支撑。同时,他与技术人员应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隧道初支断面、二衬断面进行复测,强化施工指导,减少超挖现象,控制混凝土超耗3000吨,有效节约了施工成本。
“优质工程必须靠过硬的技术来支撑,只要‘认真’二字,简单的事就会变得不平凡!”左岳坤将技术创新与施工生产紧密结合,参与研发“测量信息化管理平台”,获得国家专利认证,并在仁遵高速公路项目进行了首家试用。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测量数据的稳定、高效传输和接收,形成放样前计算审核、放样中过程监控、放样后检查交底的“闭合式”管理,在全集团推广应用。
勤于攀登,做好“拓路人”
“坚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固步自封。”左岳坤的办公桌上总是整齐摆放着各种专业类、管理类书籍,无论工作多繁忙、身体多疲累,他总要在工余时间读书学习,持续充电加压、自我提升,遇到问题主动向经验丰富的测量人员请教,自学先进的测量软件与知识,不断夯实技能基础。他通过与系统内外测量人才同场竞技,在PK中找差距、知不足、求进步。近年来,他多次在企业内外部技能竞赛中获得“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等奖项,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爱干净、爱学习、爱工作、爱健身”,这是同事们贴给左岳坤的“个性标签”,从工作以来,他一直以高度的勤勉和自律约束自己。日常生活中,他坚持定期健身和体育锻炼,在繁忙而无规律的项目工作中保持了忙而不乱、动中取静的生活,这也成就了他对事业的执着与坚韧。谈及健身经验,左岳坤说:“好脚力都是练出来的,平时不健身打基础,爬山越岭就得大喘!”
从一身青涩的见习生到带队攻坚的测量队长、技术工匠,如今的左岳坤已经成长为中铁十七局城建公司的一名技术精湛的“90后”测量骨干。对工作的精益求精,对技术的毫厘必究,让他不断收获着满满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我将扎根一线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毫厘必究的严谨态度和‘开路先锋’的庄严使命,继续在‘经天纬地’的工匠之路上前行,不断以更快、更精、更强的匠心梦想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左岳坤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