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预订:021-3114 8748
参观/媒体联系:18701766985
QQ:3208399867
邮箱:artsexpo@sgexpo.cn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不仅点出了强党兴国的“人才密码”,更为国资央企全方位构建人才支撑体系指明了方向,拓展了路径,注入了动力。如今,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铁十五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纵深推进新时代人才强企战略为己任,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树牢“三大导向”,坚定推进人才强企
沪苏湖铁路建设领跑全线,兰张三四线铁路新乌鞘岭隧道进口段率先贯通,横琴杧洲隧道“振兴号”盾构机成功始发,时隔8年再次跻身铁路信用评价A级,全球最大竖井掘进机“梦想号”在长沙成功下线……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一支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坚持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的价值导向。早在2019年,中铁十五局就主动打破了传统观念,提高了引进人才门槛,持续加大力度引进了博士、硕士和双一流大学毕业生与急需人才。与此同时,该集团紧紧围绕中国铁建“十四五”人力资源规划,着力落实“一个目标、两个结合、三个优化、四个重点、五大工程、六项举措”的指导思想与总体规划,勇于破局,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校教授以及集团内部专家担任导师,陆续引进了各类高端人才。
人才引领科研创新,创新驱动企业发展。在地下空间领域,中铁十五局连续攻克国内超大直径、超陡坡度、超浅覆土、超软土地层施工等重大难题,建成了中国铁建首个UHPC研发实验室。“未来号”沉并式竖井掘进机成功试掘进,标志着这一新技术首次在国内轨道交通建设领域实践运用。科研团队研发的“砂卵石地层士压平衡盾构渣土改良理论与关键技术”更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如今,聚焦主营业务和重难点项目,聚焦“专精特新”和“卡脖子”难题,中铁十五局早已趟出了一条以人才支撑为企业第一资源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坚持“以德为先、注重业绩”的选用导向。中铁十五局把业绩作为考核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采用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结合,营造了“选好一个干部,树起一面旗帜”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让我更加坚信了自身价值,也规划了自己的发展‘路线图’”。中铁十五局杧洲隧道项目负责人彭元栋说道。13年前,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彭元栋在广深港高铁项目成长为大盾构主司机,驾驶着梦寐以求的盾构机建设国内直径最大的高铁隧道。随着在地下空间领域不断发力,中铁十五局大盾构事业的版图不断扩张,彭元栋也重新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大盾构“战场”,担任了横琴杧洲隧道项目经理。如今,15.01米超大直径盾构机“振兴号”已正式开启水下之旅,彭元栋和他的团队向着国内最浅覆土、最软地层施工难题进发。
构建人的发展与企业发展共同命运体的目标导向。中铁十五局坚持“发展依靠员工、发展为了员工”,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荣誉感、认同感不断增强,人才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目标导向逐步建立,健康良好的发展生态逐步形成。
亚洲最大海上互通立交——这是杭甬滨海互通最为外界所熟知的标签。然而支撑这个大项目的,是高达90%的“80后”“90后”年轻骨干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让我坚定了自己的判断,选择让新一代年轻人在不同的岗位展现出‘不同’的自我价值,要敢于给年轻人压担子、给职位。”杭甬项目负责人黄伟不仅这样说,而且更是这样做的。项目制定人才培养“234”目标,让杭甬项目团队笃信,他们能干好,且必定能干好。杭甬高速复线滨海互通将于2023年底正式建成通车。届时将极大缩短长三角南翼与上海、江苏的时空距离,更加便利长三角地区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推动世界级大湾区建设更进一步。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屋建瓴,为新时代、新征程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提供了行动指南。下一步,中铁十五局也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围绕多元化人才需求导向,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存量、提升素质、激发活力”的总思路,加大外部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围绕二十大报告提及的“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的主旨要求,坚持靶向引才,实施更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拓宽聘用、借用、挂职、合作开发、学术交流、技术咨询等多种引才渠道,创新个别引进、团队引进、项目联动引进等引才方式,持续加大高学历、新基建、设计类、研究型人才接收力度,充分发挥人才引进政策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全面吸纳智力资源,持续优化人才队伍素质结构,实现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本开发的华丽“转身”。
坚持高质量发展,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2年,中铁十五局多项任务指标取得历史性突破,业务领域实现多维度跨越,35周岁及以下青年员工流失率逐年下降,引才、留才“软优势”逐渐凸显……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一次次科学决策的精准导向。
以发展为解决人才矛盾的根本抓手。围绕宏观谋划和顶层设计,中铁十五局研究制定了“三步走”发展路径。一方面,实施“6363”人才培养工程,重点瞄准985、211高校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注重加强社会成熟人才引进,瞄准紧缺专业,对标先进,引进发展紧缺的各类专家、项目核心团队、基层管理骨干等人才。2019年至今,中铁十五局累计招聘大学毕业生3410人,引进社会成熟人才698人,其中急需的一级建造师和高端设计类人才261人。人才数量、层次、结构优化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也就备足了。
以规模提速打造更为广阔的舞台。伴随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铁十五局大标连连,南京至仪征线铁路一期中标62.87亿元、西渝铁路中标33.31亿元、北沿江铁路中标51.2亿元……接连中标的大项目不仅创造了历史最好经营业绩,也为集团站稳中国铁建经营承揽千亿“第一方阵”筑牢根基。“手中有粮,心里不慌”,2018年至今,中铁十五局经营承揽实现四年翻两番,完成产值、营业收入实现超2倍增长。从不足100个在建项目到现在的千亿集团,舞台大了,机会多了,人自然留住了。
以品质提升打通多元化成长通道。一方面,中铁十五局主动统筹干部队伍资源,下放权限,释放活力,积极选拔年轻干部。另一方面,持续贯彻中国铁建“城市经营、深耕市场”理念,增设“项目经理、经营经理、专家人才”三条成长通道,打造了经营经理、管理岗位、首席专家、领军人才、企业工匠等多领域成长通道。中铁十五局物产科技公司华南经理部积极发挥“人力资源杠杆”作用,依托考核评估、职称晋升、提升福利等举措,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数据显示,华南经理部不仅经营承揽额两年实现增长303.95%,经营布局也从传统物资贸易拓展到钢构、运输保障、砂石料及煤炭等,业务越伸越长,规模越做越大。北雁南飞,“筑巢”引才。如今,中铁十五局俨然成为了人才回流的“新磁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困局早已一去不复返。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人才工作提出新要求、新思路、新举措,方向明确、责任重大。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中铁十五局也将积极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开发、评价使用、激励保障四项机制。围绕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等内容,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三项制度改革为抓手,通过 “市场、现场”两个关键,着力打造六支人才队伍。有效落实“专业、区域、团队”三个固化,打造成才环境,缩短成才周期。围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立足国家重难点工程孵化科研人才。坚持重大装备、重要岗位由高素质、高学历人才操作,打破“身份桎梏”。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推动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为全面打造一流现代化综合建设产业集团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完善激励评价机制,激发百舸争流的创造活力
以“工资是干出来的”为导向,科学统筹薪酬分配体系,推行公开竞聘,让有实力、有能力、有业绩、讲规矩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系统构建良好的内培外训体制机制……这些布局的背后,离不开一次次人才强企战略的蓄势赋能。
推动价值创造,全面实施薪酬改革。以“工资是干出来的”为导向,中铁十五局建立健全了工资总额跟企业效益挂钩、员工收入按贡献大小分配的薪酬体系。全面实施薪酬制度改革,制定了差异化分配机制,实施三次分配薪酬体系:一次分配保障全员无后顾之忧;二次分配让勤勉工作的员工有获得高于同行水平的物质利益通道;三次分配让突出贡献者获得超出想象的丰厚回报。全面推行“当年考核、当年兑现”。2022年,全集团职工收入增长20%,近五年在岗职工工资翻了一番,真正实现企业发展红利惠及广大职工。
伴随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铁十五局上下迅速掀起了学习宣贯热潮。“立足平凡岗位,成就非凡业绩,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价值创造理念更是在集团上下蔚然成风。与此同时,为激发强化全员干事创业的初心和使命自觉,2022年12月,中铁十五局主导开展首届“建功新时代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深度挖掘了在企业各条战线、各个岗位建功的榜样模范。此次活动,不仅充分释放了先进典型的引领活力,更集中彰显了十五局人“争第一,讲诚信”的品质内涵”。
构建高效体系,深入推行公开竞聘。为激发人才队伍活力,让有实力、有能力、有业绩、讲规矩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中铁十五局实行了领导人员到龄退出机制,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重点推行关键岗位公开竞聘,尤其是实现项目经理全部竞聘上岗,按照1:3配置项目管理人员,充分发挥优秀项目部孵化管理团队的作用。
“在沪苏湖项目做到四点,第一是创誉,必须争第一;第二是创效;第三是开拓市场;第四是培养孵化人才。”这是2020年7月30日在总部举行项目经理竞聘会时,沪苏湖铁路项目经理王海舰向企业作出的郑重承诺。如今,在沪苏湖这条线上,王海舰和他的团队一口气十次取得全线第一,在四次铁路信用评价中,两次取得第二,一次取得第三,在2022年上半年的信用评价中取得全线第一。实施项目经理竞聘制度以来,中铁十五局已累计组织项目经理竞聘292次,选聘项目经理498人,逐渐形成一个项目带动一片项目的良好局面。
注重活力提升,系统建立培训机制。聚焦专业和短板,中铁十五局拓展“育才”视野,系统构建了良好的内培外训的体制机制。
一方面注重实践锻炼。坚持把素质高、潜力大、业绩好的优秀人才放到下一级重要岗位挂职历练,最大限度实现专才专用、人尽其才;另一方面注重技能提升。建立健全了人才培养机制,推行以集团公司为引领、两级业务部门为主导、基层项目为基础的跟踪培养体系,用有效的形式做管用的培训。同时针对领导干部细化融入性培训制度,有计划推进两级领导班子到地方党校和培训机构全覆盖培训,丰富领导干部的管理视野。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各类人才在高质量发展的沃土生根发芽、开花,也为企业创造了人才万马奔腾、创新百舸争流的良好发展环境。
党的二十大不仅明确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目标、任务,也为企业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围绕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中铁十五局将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大 “放管服”力度,建立科学有效、充满活力的人才管理体制。依托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着力推进年度绩效考核、经理层契约化和任期制管理、子分公司区域指副职考核等制度有机统一,实现综合考核全覆盖。加大竞争上岗力度,在项目经理竞聘基础上,实现两级总部部门、直属机构按需公开选拔。主动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作用、激发人才活力,踔厉践行集团公司“十四五”人才规划,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